地产人转物业两年,聊聊我的几点感受

九游容易被找回吗知乎

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九游容易被找回吗知乎 > 产品展示 > 地产人转物业两年,聊聊我的几点感受
地产人转物业两年,聊聊我的几点感受
发布日期:2025-01-24 12:41    点击次数:200

时间过得很快,一晃又到了年底,而自己不知不觉间来物业也快2年了。在物业期间,总能收到很多朋友和前同事类似“物业怎么样啊?好干吗?”之类的问题,我总是开玩笑地回答:“这年头,啥行业好干啊?”我觉得对于地产人转物业,到底是好干还是不好干?是好的选择还是坏的选择,更多的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预期,很难给出一个普适性的答案。

当时从地产出来的时候,在寻找下一份工作之前,我还真有结合对未来生活的希望,仔细思考过一些求职方向。记得当时用了一下午的时间,并结合招聘软件上的招聘岗位,列了个脑图,由此确定自己投递的岗位方向。分析下来不难发现,对于地产工程人来说求职的方向是很窄的,要么彻底转行,从头再来,接受初期的低薪水,忍受内心的高落差;要么找与地产相关的连带行业,比如物业、产业园、基建等等。看似选择不少,但投递下来会发现,很多岗位的投递是石沉大海的,特别是搞土建的,就更不容易了。

图1 求职时列的一些投递方向

从脑图中可以看到,当时物业也是我投递的方向之一,但起初并未做主力去投,巧的是当时各条路投下来,最后得到了物业的反馈,并在后来进入了物业行业。结合这两年自己的工作体会,以及身边人的来来往往,还是有一些感受可以分享给想要来物业发展的伙伴做一些参考。

一、物业的日常事务更细、更杂

和朋友吃饭时,有位兄弟经常说:“做地产工程时,会骂人就行了。”当然,这里的骂人是打引号的,想说的是在地产,是甲方,是投资掏钱的食物链顶端,有更重的话语权。而做物业不是这样的,一方面物业要面对甲方和业主,是服务者;另一方面物业的日常事务我个人觉得会更细、更杂。

拿项目来说,地产工程人更多的是守住示范区、开盘等各个节点,辅以日常的质量管控,相对比较单一,而对于物业,事情明显多的多,从业主报事的响应、满意度、设施设备、能源,再到物业费收缴等方方面面都有涉及,如果心态调整不好,初期很容易不适应。

图2 在项目上巡场

之前有个学弟从施工单位跳槽来公司,没到1个月就离开了,还有之前跳槽来的地产工程出身的,不到一周就适应不了离开的也大有人在。问起他们离开的原因,更多的回答是很难适应,与最开始想的不一样。而我自己才来公司的那段时间,也差点没挺住“跑路”离开了。

那段时间,由于业务的不熟悉又加上节点的约束,感觉非常吃力,尤其是在编制年度预算时,实在让人崩溃,当然这也与自身的数字敏感度差有关,于是某天下班后内心极度难受,便电话给领导说:“我可能干不了这份工作,不行我就不搞了”,当时就想算了吧,不干了,但好在最后也挺过去了,所以物业行业的琐碎对个人的时间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很容易吃不消的。

二、转物业的地产人要警惕“降维打击”的心态

这是之前公司的某位领导在我们入职培训时说的,关于这个观点我本人是非常认可的。“降维打击”心态的产生更多的是来自于以前是搞甲方的,觉得来乙方能够轻松胜任工作,能够轻松拿捏和碾压。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,如果长期保持这样的心态,是搞不长久的。

首先前文提到,地产和物业的工作内容及逻辑都是不同的,如果觉得从地产过来能够轻松胜任我想是非常容易“翻车”的。拿我自身举例,我当时面试通过的是平台的职能岗位,由于之前一直是在项目,对于突然去做职能其实是有一些难点预判的,于是在入职前我特意找了一些公开课,学了下PPT图表等进阶操作,以为入职可以胜任。但入职后才发现,自己原来会的那点东西真的是啥也不是,是远远不够的。新公司对PPT的要求很高,且很多工作来往表格都是嵌套了大量的函数公式,什么VLOOKUP,SUMIFS,COUNTIFS等等,好家伙,我以前哪搞过这些,所以刚开始真的是又吃力又低效。

图3 交付带看

但后来经过1~2个月适应和学习,发现这些还是很容易上手的,也渐渐弄清楚了哪些是统计单元格数量的,哪些是统计单元格内数字求和的。但确实在我工作期间,发现很多人是无法适应和抓换的,还是用一些固有的思维,往往因为越干越不开心而最后离开。

三、进物业也很拥挤,很多人进不来,而很多岗位又长期空岗

虽然物业是个选择,但目前确实也很拥挤,很多人也是很难进来的。之前同期从地产离开的同事找我内推了几次,但最后都失败了,也有一些内部想活水的同事,最后也没进来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我觉得还是供求关系问题,目前大批量的人主动或被动离开地产,对于用人单位来说确实是供大于求,公司总是想优中选优。但有趣的是,确实目前公司的很多岗位也是长期招不到人的,我觉得有如下几个原因:

1、能力的不匹配。很多社招求职者最后没通过,可能是HR觉得能力不适配,并不是说求职者的能力不强,可能只是觉得和想要的岗位画像不符;

2、预期的不匹配。这种情况也很普遍,之前面试过的一些候选人,各方面都很适合,但到了最后的谈薪阶段往往候选人选择不来了,还是因为物业的同岗位要比地产的薪资待遇差一些,有些人觉得与自己的预期差距过大,便不来了。薪资会压低的原因还有就是确实目前候选人供大于求,公司会有压薪资的情况。除了薪资的预期不匹配,还有就是到了公司对工作内容的预期不匹配,来之前雄心壮志,来之后琐事缠身,最后选择离开;

3、供求关系不匹配。物业岗位就那么多,而求职的地产人确实太多了。地产项目总转物业做项目经理,地产工程经理转物业做工程主管……,这种情况比比皆是。之前一月工资大几万,现在一月工资大几千,有什么办法呢?这就是现实。

基于以上的情况,造成了一边物业公司招不到合适的人,一些岗位长期空岗;一边很多人想进来却没有“活下来”。

四、来物业≠轻松

有很多人可能觉得来物业会很轻松,其实并不是这样的,头部的物企指标多,压力大,卷的很,小公司呢又可能觉得不正规,没保障。拿我自己来说,月底或月初由于各种汇报较多,也经常是加班加点做各种汇报资料。在项目上更是如此,一边是满意度的各种考核,一边是物业费收缴等指标压力,作为工程主管经常是一边开着公司的会,一边处理接着业主的电话。所以来物业并不等于轻松,现在这年头,哪有不卷的呢?

当然如果选择躺平的话确实可以很轻松,但哪家大的公司会让你有躺平的机会呢?多数是干不好,指标完成不了就拍屁股走人了。

最后结合自己的经历,给想转物业的工程人几点建议,当然后续我也会写一些面试技巧和常见的面试问题,毕竟当时自己找工作时准备了很多资料,当然这些资料也没有什么特别有含金量的东西,更多的是将自己的过往经历与目标岗位结合起来而已。求职吗,面试吗,还是得好好准备的。

图4 面试准备文档物业篇

几点建议:

①面试前多看,多了解物业行业和基本的工作内容。千万不要人家问:“你了解物业吗?”你来一句,不咋了解,那大概率过不了;

②多与人交流,多向老物业人请教。之前与一些在行业内工作了10年以上的物业前辈交流,他们确实有自己的工作思路,包括怎么与业委会和业主交流啊等等,这些点真的很有必要学习。向别人请教交流永远是最好、最快的成长方法,不要放不下身段。多向人问问能够少走很多弯路。

③进大的公司一定要提前学点EXCEL和PPT技能,虽然觉得这玩意有时候挺内耗的,但有啥办法呢,作为员工又改变不了啥。另一方面确实好的PPT,有逻辑的PPT能够更好地呈现出汇报人的想法和思路,所以学点也没啥坏处。

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  • Powered by 九游容易被找回吗知乎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